如何让你的职业越老越值钱?
职业没有所谓越老越值钱,打工一辈子还是打工的,而只有能力增值才是最重要。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找一个与规划差不多的人作为参照,再去规结出他的优势和缺陷,回头看看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一步一步地提升自 己,规避缺陷。当您逐步完善自己后,就可达成愿望了!
职业没有所谓越老越值钱,打工一辈子还是打工的,而只有能力增值才是最重要。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找一个与规划差不多的人作为参照,再去规结出他的优势和缺陷,回头看看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一步一步地提升自 己,规避缺陷。当您逐步完善自己后,就可达成愿望了!
微软要强娶雅虎,雅虎艰难地拒绝了。事态如何发展,还是未知数。
与此前的超量级收购不同,AOL与华纳、HP与Compaq,那时评论界唱衰与叫好并起。但这次对于微软与雅虎,好象只听到巴尔默一个人在说 未来有多么美好。
我很想听到盖茨的意见,可惜,他退休了。
我猜,这个充满睿智的家伙可能会说:时代变了。
2、
的确是时代变了。
时代意味着社会结构、底层势力、表层时尚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行动准则之类的变化。而这一切,正是作为组织的企业能否受欢迎的根源。
3、
微软能垄断全球信息产业长达十年,这非常了不起。
但微软以霸王之姿君临天下的时候,正是电脑、软件、互联网还处于稀缺的年代。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没有的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想想洛克菲勒,想想福特汽车;再想想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康乾盛世。
这世界最不靠谱的就是"永恒"俩字。
微软辉煌过了,现要眼看着要衰落了,很正常。
因为用户们开始考虑好不好的问题了。
4、
从自身发展与产业状况两个坐标来看,微软最早摆脱了电脑软件的小作坊生产模式,最早实现了面向市场的工业化大生产,最早意识到平台(操作系 统)无远弗届的力量而达到事实垄断。
但从组织结构来说,微软仍旧是一家工厂,与东莞上千家鞋厂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这样的组织形态就意味着,有80%的雇员只能发挥他们10%的能力。不同的是,鞋厂的女工在流水线上发挥的是体力,而微软的程序员面对电脑在 流水线上发挥脑力。
工业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时代的需求了。
5、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结构。
结构好比舰艇的龙骨,好比建筑承重墙里的钢筋。
企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潜力,决定了企业当中智力的流向。
微软的企业结构是工业化的结构。这类企业的决策掌握在小部分人的手里。这小部分人如何产生,如何做出决策,如何发挥价值,则取决于企业的灵 魂。
微软的灵魂就是盖茨。
再看看Motorola最近的困境,对比一下iPhone在Apple铁腕阻击下的红遍全球。
Steven Jobs就是Apple的灵魂。
5.5、
在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企业都缺乏灵魂的时候,你再看看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图,你会发现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一样的,都带有源自国外还可以上溯到工 业时代的深刻印记。我得问一下:这个正常吗?
问题是,我们在学他们的时候就学错了。以很多企业都有的研发部为例,Research & Development,是研究与开发并重。但国内普遍只取后半截,或者把Research简化成Copy了。
中国的互联网后起者在中西文化壁垒的前提下,对国外先进的东西进行Copy,俺双手赞同。
谢文也说了:在一个普遍创新水平不高的时候,比较认真的抄袭也能产生巨大力量。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在中国,象王兴这样认真抄袭的人太少了。
6、
现而今,互联网已经不是个人电脑的附庸。
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中坚,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基因。
在网络上发生了太多让我们津津乐道或者心有余悸的事情。
与此话题相关的,则是网络在集中群体智慧、增进快速沟通方面的作用了。
更直接地说,就是:用户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变得太快,太有力了。
7、
Digg最近改变规则的事儿,被用户们集体抵制,所以Digg的老大很为难;
豆瓣最近推了一大堆SNS应用,用户们七嘴八舌,所以俺不认为杨勃老哥很轻松。
但对于Vista,对于XP,以俺十年来使用MS的操作系统的感受而言,遇到问题时,或者寻找别的无奈的解决方案,或者对新的Service Pack翘首以盼,或者干脆逆来顺受。
所以,如果有新的操作系统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马上换。
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之所以对Google越来越喜欢,是因为我们发现,Google的产品每时每刻都在变,象我肚里的蛔虫,做我需要的东东。
Google真正做到了随时倾听用户需求,然后准确地满足。
Google受惠于互联网的同时,又服务于互联网。
8、
黎叔说了,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有背景没鸟用,有资金也没啥鸟用。1998年iMac推出之后,Jobs说了:研发资金对革新没有任何用处,当苹果推出Mac电脑时,IBM 在研发上至少投入了比我们多100倍的资金;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如何拥有人才、如何领导以及对人才的理解问题。
看到没有,光有人才没有用,还得学会领导人才、理解人才。
俺以为,领导人才、理解人才,并让他们发挥才华然后再吸引更多的人才,是现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应该加强学习的。
9、
所以不得不再提这个很虚的字眼:企业文化。
当然也该提另外的字眼,比如创意、激情、流程、梦想、团队之类或许更虚的字眼,但在我看来,这些统统都可以归到企业文化一项。
10、
再来说说雅虎。
雅虎是在互联网信息稀缺的年代,用着工作化的生产方式,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这个帝国繁盛的时间并不很长,是因为互联网自身发展的速度太快。
雅虎的企业文化,不是适应于互联网的文化。
有一个比喻:雅虎是一艘庞大的船。当它出现在港口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船。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船,但大家还是 喜欢这艘跟NB一样大的船。
而船长在掌舵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海底正在发生着什么。面对各种潜流,船长惊慌失措。
这个时候,有一个潜艇组合出来跟大家说:免费坐我的潜艇去海底观光,看看你从未感受过的世界。
这个潜艇组合就是Google。
11、
雅虎买了Flickr,花了两年时间,也仅仅整合到用户通行证的层面。对我来说,这带来了麻烦,让我不愿意再上Flickr了。
甚至,在Yahoo.com的首页上,我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到Flickr的链接。
Google买了Youtube,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在Google相关的服务上,Youtube的链接就满天飞了。
显而易见,对雅虎来说,1+1啥也不等于,而对Google,1+1已经大于2或者3甚至4了。
12、
微软要买雅虎,二者之间同质的服务多达十几个。
如果合并完成,就得动大手术。在同一家公司理论上不能有两个同质的产品。
以搜索业务为例,Live搜索的上百亿个页面的数据库,与Yahoo搜索更多页面的数据库,大同小异,但都占着上万台服务器。光一年的电费就 令人咋舌。
但不管用哪个,都比不上Google的那个。
而且不管用哪个,那个被斩掉的,就意味着上千名程序员的好大一截子大好生命,给浪费了。
13、
Netscape总算是寿终正寝了,在苟延残喘了七八年之后。
再想想Opera、Firefox,为何仍然能够越活越强?
Firefox 不单单是个软件。Firefox的背后,是个大的社区,是成千上万Extension开发者的智慧结晶。用户面对Firefox的时候,体会 到的是一个类 似OS的浏览器平台,能够带来难以想象的便利。类似的例子还有IIS vs Apache,SQL Server vs Mysql,MS vs Opensource。
而Netscape最初的时候,是个软件;挂掉的时候,也还是个软件。最重要的是,当遭受挫折之后,它就一蹶不振,没有了抗争的姿态。AOL 买过去之后,基本上就被封存起来了。
Opera则是另一个例子,十多年来,它只专心地做这么一件事,做得漂亮,而又不可思议。我对Opera发展之路的概括就是:做竞争对手做不 到的事情。
Opera就象是北欧神话中的矮人族,小而灵活,强悍有力。
14、
微软赖以成就霸业的克隆战术,再也不顶用了。
做了个MSN出来,干不过Yahoo!。
做了个MSN Messenger出来,干不过Yahoo Pager,也干不过QQ。(ICQ跟Netscape一样,是被AOL断奶了。)
做了个Xbox出来,干不过Nintendo、Sony。
做了个Live出来,干不过Google。
做了个Silverlight出来,也肯定干不过Flash……
以前凭着操作系统的优势,用Office干死Lotus、Wordperfect,用Visual Studio干死Delphi,用IE干死Netscape,等等,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5、
微软的核心是产品。Google的核心是服务。Yahoo有核心吗?嗯,得找找……
对于产品来说,大工业化生产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这得把所有的用户都当成一个用户。
而对于服务来说,倾听用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16、
微软凭借操作系统的优势,一度达到垄断。但这个优势越来越弱,因为操作系统正在越来越不重要。
那Google会不会依造在搜索技术、信息整合方面的优势,造成垄断呢?
这是很有可能的。
关键还是要看在什么层面造成垄断。我觉得,最有可能也最有希望的是Google在广告市场达成的垄断。
最不愿意看到的是Google在搜索服务方面造成垄断。
Google会吗?
17、
IBM正在为大型机构与实验室制造专用的、神圣的大电脑时,Jobs、Gates等人看到了个人电脑的潜力,于是发展起来了。
当Yahoo!在为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资讯页面时,AltaVista、Google等搜索引擎出来了。给你想要的,而不是给你我能给你的。
这两个线索说明,尊重这个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人,是商业社会的不变法宝。
或者更形而上地说,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民主"都是发展趋势。
可惜的是,人,是不断变化的。
这正是巴尔默、杨致远感到手足无措的原因。
他们曾经了解用户,但随着成功,他们逐渐脱离了用户……
18、
做人的工作,始终是最难的。
用户如此,雇员也是如此。
19、
对应于上面所说的N多宏大话题,俺说得支离破碎、言不成句。所以,俺觉得俺是个"杂碎"。
鼠年新开头,希望俺不再杂碎。
网银也竞相推出功能强大的家庭理财 软件
"钱,不值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高昂不跌的物价无奈感叹。有开支,就会有节约,记者发现,现在不少记账、理财工具已经开始"电子 化",非常适合每天对着手机、电脑的年轻人。本报记者吴华实习生沈梦雪
"100元不散开来还能放几天,可一旦散开成小钱,很快就哗哗流出去了,怎么用的都不知道。"白领王小姐就是典型的"月光族",每月消 费可观, 但不会为自己理财。"我也不是不想好好规划,只是面对各种各样的账本数据就头疼,记着记着又扔一边了。"其实王小姐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 而又便捷有效 的记账理财方式罢了。
招行理财经理张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需要的是更便捷的记账方式。随时随地记账是必须的,另外还能随时随地对账本进行查询统计,这样 才能有效地控制消费,所以传统账本不得不说是"落伍"了。
记账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坚持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工具能帮助有效地记账。为了迎合白领的"省钱 需求", 记者发现网络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记账网站。刚开始推出时,备受推崇,但同时也有一个弊端――只有"上网才能记"。忙碌工作了一天,晚上还 要再汇总零零 散散的小账目,不少白领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减了。针对这一现象,"手机记账软件"开始风靡市场。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了不少手机记账软件,如MoneyLogger、手机记账本、挖财365、iwalet记账管理等。使用过的汤小姐 告诉记 者,"手机记账非常方便。下载安装到手机里,就可以开始随时随地的记账了。软件里,账目类别很齐全,大类下面还分小类,只要输入金额,选择一 下就可以了。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用了2个月,从没间断,各项大小支出都一一记录在案,对自己的消费情况也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碰到很多额外支出,都选择了能 省则省,确实 有用。"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手机记账软件都是免费的,并且支持多个手机客户端,所以市民可在网上随心下载。有的软件还特别设计了数据备份恢复的 功能,即使更换手机也可记账,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和转移。无论是换手机还是使用电脑,都能轻松同步记账。
除了专门的记账软件,还有各种具备综合理财功能的理财软件推出。例如,民生银行(6.10,0.08,1.33%)日 前就与专业的理财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专门推出了一款家庭财富管理软件。客户使用这款软件,可以全面科学地管理日常收支、储蓄、理财、保险、外 汇、国债、开放式基金、证券投资和贵金属。
相比单纯记账,这款综合理财软件的功能显得要更加强大,可以为客户提供联网创建账户,目前可联网机构有民生银行、工商银行(4.70,0.07,1.51%)、农业银行(2.98,0.02,0.68%)、建设银行(5.28,0.06,1.15%)、交通银行(6.15,0.07,1.15%)、招商银行(15.18,-0.13,-0.85%)、中信银行(5.82,0.12,2.11%)、浦发银行(15.08,0.12,0.80%)、兴业银行(31.16,0.33,1.07%)、 支付宝和财付通等,涵盖了大多数主流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理财"电子化"
通过理财软件,客户可下载信息,包括沪深A股和B股收盘价格、开放式基金净值、外汇最新牌价、本外币存款利率、贵金属价格等各类金融信 息,为其合理、科学的财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当然,综合性的家庭理财软件也包括了对家庭收支、投资、负债、实物资产的各类账户进行全方位记录。在记录之外,还可以直观显示家庭资产 状况,分析家庭整体财务状况、资产构成的合理性、负债情况、投资效益、日常开支等,并据此为其提供一套合适的理财方案。
此外,强大的金融计算器等服务可以将复杂、专业的金融计算简化;极具特色的提醒服务则可以对账户余额、信用 卡透支限额等设置提醒。
中国经营报记者 董军北京报道
用友移动内部出现了两个杨总:小杨总是用友移动的创始人----杨健,大杨总是用友软件(20.29,-0.36,-1.74%)高 级副总裁杨祉雄,现兼任用友移动常务董事。
杨祉雄是突然被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任命的。用友移动内部也感到很突然。虽然称为常务董事,但用友移动内部都知道,这一任命之后,大杨 总将全权掌管用友移动。
面对这个任命,用友移动的员工心情挺复杂:一是王文京把用友软件的高管派来,显然是在3G发牌之后想加大对用友移动的投入,也对用友移 动的未来更多期待。二是创始人杨健这几年辛辛苦苦搭起了班子,而一夜之间,就换了"老大"。
其实,这个任命,也正体现出王文京对于用友移动的复杂心态:期望很大,发展不够快。急不得,又弃不得。
用友移动是用友面对未来的一次长远布局。投资用友移动,王文京是希望在若干年后,能够再造就一次超越用友软件的成功。"ERP是百亿规 模的市场,而移动商务则是千亿规模的市场。用友在这方面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杨祉雄说到。
然而,这一布局实现起来,却异常艰难。
抢位!探路!
2005年,一个并不成熟的想法,让用友走上了移动商务这条路。"希望用友能够提供一种把软件变成服务的业务,手机是实现的途径之一。 同时手机 也是用友管理软件应用的一种自然延伸。"用友移动总经理杨健回忆起三年前的创业初衷,当然没有忘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用友在管理软件领域 很成功,但却 错过了互联网的时机。那么未来3G时代的机会,我们不想再错过。"
带着这种想法,用友很快找到了对中国市场窥视已久的日本最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双方决定共同投资用友移动。尽管有很多业务合作,可真正意义上的合资仍在洽商当中,而今年中国3G业务的宏观利好,对合资进展的推动还是在期 待之中。
按照用友董事长王文京的要求,用友移动是要"探索",创造一项对于用友未来很有价值的业务。探索就未必是成功,并且还需要不断地变化业 务模式。用友移动一面市,就被业界解读为"手机上的淘宝"。但用友移动在探索中发现,在现在条件下,手机上面对个人消费业务开展很难。
在这种尝试的过程中,用友移动与用友的整体风格越来越不像。作为管理软件厂商,王文京和用友一向是老成、稳重。要做手机用户的生意,杨 健和用友 移动则需要时尚而前卫。杨健成为用友高管里最另类的一位,移动商街还请来快男苏醒代言,发布了面向消费者的手机互动社区,用友移动越来越象一 个互联网企 业。
另外,用友移动创业时,也正是3G牌照和电信重组传闻正热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猜测3G很快就会发牌。基于这样的认识,业界预计到 2009年中 国3G用户可以达到6亿,而那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会非常普及。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愿,3G比预期晚来了三年的时间,用友移动最初的商业计划 无法按期完 成。
用友非常智慧地看到了移动商务的前景,但外部环境还很差。合资未能到位、3G延迟、在集团内部的地位不稳,用友移动付出很大的代价,但 总算有所收获,就是达到成功占位的目的,现在中国只要提起移动商务必先想到用友移动。
转机?变机?
虽然有人曾宣称"2007是移动商务元年",也有人认为2008年是移动商动启动的时机,但3G虽然来了,但移动商务距离普通消费者似 乎还有一段距离。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让用友高层认识到移动商务是一个需要再长期投入的业务,用友的移动业务依然还在培育期。
在用友移动的人看来,3G发牌使得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已经熬过去了。特别是随着GPRS费用的大幅下调,业务更有了希望。
此时,外界也同样看好用友移动。虽然还没赢利,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煎熬,但聪明的投资者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几个国际巨头对用友移动 产生了兴 趣,有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诺基亚、思科,以及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都曾与用友投资部就移动业务进行过接触。
3G的延误,虽然对用友移动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外部因素,但这种磨练也使用友移动获益非浅。在中国没有人知道移动商务到底该怎么做,日 本、韩国原 本成功的模式到中国来就很难推行。"这两年多以来,我们就是不断地与客户交道,慢慢了解客户在不同的阶段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不断地调整我们 的业务模 式。"在别人进入市场时候,用友移动已经开始考虑战略升级的问题。用友移动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代价,但总算是达到了占位和寻找模式的目的,已有 的50万商家 和百万级的个人用户,都是它潜在的价值。
移动商务经过了概念期和平台期,真正进入了应用期。用友移动在最近发布的新战略中,明确将2009年定义为"应用年",将紧紧围绕商 家、会员这两个基本点来发展具有移动互联网特色的创新移动营销服务。在3G环境渐趋成熟之时,夯实应用成为了当务之急。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在前几年中造出一种模式、打出品牌,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笑到最后。用友移动的命运如何,取决于3G启动的速度,3G 消费者的成熟程度、商业模式的探索是否有效,竞争对手是否过于强大……熬到今天,用友移动还远没有成功,但毕竟看到了一点曙光。
记者观察:
这是一个典型的创业经历。
用友移动是个缩影,它是无数拿着铁锹、拎着大桶,前赴后续涌向3G金矿的企业之一。探索者注定是艰苦的,是风险巨大的,也是变化无穷 的。成与 败,并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与决心,因为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未知:如果3G提前了两年,如果与NTT的合资按时实现,如果资费降了下来,如果 用友移动找到 了最好的模式,如果没有赶上经济危机……
用友移动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现在的外部环境好了起来,品牌已经树立。下一步,消费需求是否会随着3G的发牌而起来,是否能够找到适应 消费需求的移动商务应用……
太多的如果,才能成就一个企业的成功。但一个如果,就可能至企业于死地。
据艾 瑞咨询最新调研,2008年国内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将达到770万人,比2007年增长120%,预计2011年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将达到 4207万。
如今,对3G的热盼,又转化为新一轮的创业骚动。这些创业者中,注定只能是少数胜出。创业之前,多看看别人走过的道路,或许可以准备得 更充分。
作为用友集团的战略业务,用友移动也是传统IT企业向新领域投资的一个案例。联想的多元化失败,使很多中国企业对多元化望而却步。其 实,从用友将移动业务从上市公司中分离出来,也看得出王文京虽然对这块业务充满期待,但也是非常谨慎,并非放手一搏。
同样还有很多如果:如果对市场判断出现偏差,如果投入的时机不对,如果选的团队不适合,如果跟主业发生冲突,如果需要长期而巨大的投资 而拖累公司,如果市场推广不利而业务缓慢……
用友移动还需要长期的投入,用友熬得起吗?用友值得去熬吗?熬过去之后,这是否能成为用友集团未来的生命之泉呢?多元化之路上,中国企 业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导 读:本文原作者是斯科特・格伯(Scott Gerber),他是新兴公司Sizzle It!(该公司主要为公关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制作视频宣传片)、青年创业者理事会(Young Entrepreneur Council)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年轻创业者专栏撰稿人、天使投资者、演讲人,最近还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永远不要获得"真正的"工作:怎样炒老 板鱿鱼,创建企业并屹立不倒》。本文来自石家庄团购网,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www.chaoletuan.com
但企业主需切记,如果要获得成功,就不可简单地创建一款过时的应用,然后将其挂到网络上,坐等用户自动寻找上门,而应该提前制定好产品 开发、市场推 广的计划。一定要保证用户下载产品后,能够获得物有所值的体验,否则就很可能遭到冷遇。一句话,绝不可因一时脑热而开发应用,只有考虑周 全后方可出击市 场。
为了让小型企业少走弯路,更有效地挖掘应用领域的市场潜力,戈贝尔特征求了一些成功的年轻企业家的建议,归纳出了应用开发过程需注意的 十个要点,以下是编译的相关内容:
图:mobile-app-development
1.交易和导向功能――Devesh Dwivedi, Breakingthe9to5Jail.com
最好要设置基于地理定位的折扣优惠功能――让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在你的地盘签到,开启一些特价服务。
让用户通过应用提供的"导向"功能,找到你的服务区域,除此之外,"One touch call"和"好友分享"功能也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
2.特殊的推广活动――Danny Wong,Blank Label Group, Inc
提升销量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推出应用内置奖励系统,为经常并且擅长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提供奖励。
可以通过特价活动、折扣优惠等手段,在提高用户忠实度和黏性的同时,刺激产品销量。
3.另谋出路,寻求多方合作―�Matt Mickiewicz, 99designs
在Matt Mickiewicz看来,开发手机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并非一个划算的项目,除非你有办法通过它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价值,并向在线市场投入巨资来推动下载量。
他们主要选择与Groupon、LivingSocial等团 购网站、Facebook Places、Google Places、DealMap和LevelUp等服务进行合作。
4.提供实用价值――Ashley Bodi, Business Beware
要确保你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者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用户是有目的性地访问手机应用,他们希望通过它获取资讯、消遣娱乐,或者解决工作难题等。所以企业在创建应用时,一定要想用户所想,急 用户所急,这样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价值。
5.手机支付功能――atalie MacNeil, Imaginari.us
手机支付发展潜力巨大,所以要充分把握机遇,抢在竞争者下手之前,为用户提供这种便捷服务。
建议借鉴Square和Intuit GoPayment等支付服务的操作方法,让用户知道你已采纳了手机支付功能,这样有利于塑造富有创新性和走在时代前沿的品牌形象。
6.绑定社交功能――Kris Ruby, Ruby Media Group
Kris Ruby建议将支持实时互动的社交媒介功能植入应用程序,例如Facebook和Twitter等。
另外还可以在应用中创建一个粉丝社区,方便他们在虚拟社区中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忠实的品牌布道者,这不但可让他们成为回头客,而且还能 通过口碑传播,提升产品知名度。所以一定要擅用社交功能。
7.重视与用户互动的创意――Jeffrey Powers, Occipital
在创建一款应用之前,就应该心中有数:不可让它照搬企业网站的内容。
应该让它通过一些更有创意的方法,与用户进行互动,加强他们对你的品牌认同度。在这方面,可以向星巴克和Chipotle取经,学习前 者如何通过星巴克优惠卡让用户与其互动,后者如何让用户立即产生点餐冲动的技巧。
8. 创造价值,鼓励分享――Lisa Nicole Bell, Inspired Life Media Group
只有一小撮支持者的应用,不会有太好的发展前景。
所以要为用户设置分享内容的功能,大家都喜欢分享真正有用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让你的应用发挥这种优势。
9.关注用户需求――Adam Gilbert, My Body Tutor
请先问问自己:这款产品对用户来说有何益处?用户为何喜欢这款应用?
你的产品是否提供了优惠、折扣、幕后花絮或者其他独一无二的服务?如果是,那就走对路了。总之,为用户提供奖励,他们也终会对此作出回 报。
10.做好最坏的打算――Jason Sadler, IWearYourShirt.com
最重要的是,你得先假设自己的产品被应用商店拒之门外,并做好经历长达两三个月应用审核流程的心理准备。
这可不是个玩笑。要成功出击市场,你得让自己的应用操作极其简便,尽量使它对任何用户来说都十分人性化,鼓励用户 与好友分享产品体验,提供一键式的付费操作功能,方便用户向好友发送信息,通过推送信息告知产品更新的消息,这些都是打造一款畅销应 用不可或缺的功能。